摩圍山隧道巖層主要為灰巖,隧道洞身內存在裂隙和溶洞不良地質情況。溶洞溶腔內一般夾雜有黃泥,有流水跡象,偶爾有的還存在掉塊現象。按照設計院給的處理方案,將隧道洞身Ⅱ、Ⅲ級圍巖地段溶洞及小型溶洞地段分為溶洞A型襯砌;將隧道洞身IV、V級圍巖地段溶洞及大型溶洞地段分為溶洞B型襯砌。
1)溶洞A型處理措施
a、□14格柵拱架(1.2m/榀),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間距1.2m×1.2m長3.0m,邊墻φ22砂漿錨桿間距1.2m×1.2m長3.0m,本段二襯采用C30鋼筋混凝土,配筋4φ22。
b、洞內采取沿溶腔壁實施錨、網、噴防護(開挖輪廓線外2m范圍),噴射C20混凝土8cm厚,φ6.5鋼筋網25×25cm設置,φ22砂漿錨桿2.5m長,1.2m×1.2m梅花形布置;每個溶腔內,沿兩側溶腔側壁各預埋2根φ100HDPE透水盲管,并于襯砌外緣加設3根φ50環向盲溝道,待錨網噴、排水設施及初期支護施作完畢后,對溶腔采用泵送C20混凝土回填密實(開挖輪廓線外不小于2m厚),并在C20混凝土拱部外側施作吹砂緩沖層60cm。
c、如果拱頂和仰拱貫通,現場監理根據實際情況,可采用輪廓線(鋼架間距內)外挑槽約0.4m*0.8m排水,φ150波紋管綁扎成束埋入槽內。
d、二襯混凝土加抗滲劑。
e、加強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工作,及時反饋圍巖變化、巖溶和地下水發育及結構變形、收斂等相關情況。
2)溶洞B處理措施
a、I18鋼架(1.0m/榀),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間距1.2m×1.0m長3.5m,邊墻φ22砂漿錨桿間距1.2m×1.0m長3.5m,本段二襯采用C30鋼筋混凝土,配筋4φ25。
b、洞內采取沿溶腔壁實施錨、網、噴防護(開挖輪廓線外2m范圍),噴射C20混凝土8cm厚,φ6.5鋼筋網25×25cm設置,φ22砂漿錨桿2.5m長,1.2m×1.2m梅花形布置;每個溶腔內,沿兩側溶腔側壁各預埋2根φ100HDPE透水盲管,并于襯砌外緣加設3根φ50環向盲溝道,待錨網噴、排水設施及初期支護施作完畢后,對溶腔采用泵送C20混凝土回填密實(開挖輪廓線外不小于2m厚),并在C20混凝土拱部外側施作吹砂緩沖層60cm。
c、如果拱頂和仰拱貫通,現場監理根據實際情況,可采用輪廓線(鋼
架間距內)外挑槽約0.4m*0.8m排水,φ150波紋管綁扎成束埋入槽內。
d、二襯混凝土加抗滲劑。
e、加強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工作,及時反饋圍巖變化、巖溶和地下水發育及結構變形、收斂等相關情況。